家庭類別及定義相關問題

  • 綁定的家庭成員需要一起上課嗎

    意識培力和親子共學登錄的家庭成員可以分開上課
    每位成員分開獨自計算累積點數
  • 組成台語家庭成員範例

    台語家庭只要有人住嘉義縣,一個家庭只有兩個,就可以組成一個台語家
    庭。譬如說,我的家共有 6 人,其中兩人一組,就可組成一個台語家庭(但家庭成員不可重複:每個家庭成員只能在一個編組)。
    文化家庭(有台語意識,會講一些台語的)

    例 1:

    江 X 釵 + 孫子    台語家庭第一組徐 X 文 + 孫女    台語家庭第二組
    學習家庭(台語意識比較弱,只會講一些台語的)

    例 2:
    媳婦 + 女兒    台語家庭第一組兒子 + 孫子    台語家庭第二組
    例 3:
    老師-a 孫子

    a 孫子就不能再和媽媽一起登錄


     
  • 登錄台語家庭一定要選居住地的縣市嗎

    因為需要至登記的縣市設立之「台語家庭推廣點」領取kóng Tâi-gí禮包,所以請選擇以居住地來登錄,但參加課程或活動則不受限制。
  • 已申請為台語家庭之家庭成員是否可以變更

    • 除代表人以外,其餘家庭成員原則上可以自由綁定、解除,但每一期徵集期間有限,比較晚加入的成員也必須於期限內完成累積課程活動點數,因為每期每位成員都要累積到規定點數,才能通過系統審核為台語學習/文化家庭。
    • 若是申請文化家庭,請注意,開始上傳成果影片起就不能再變更家庭成員。
    • 另已領取過kóng Tâi-gí禮包的學習家庭,再新加入學習家庭成員,無法再領取kóng Tâi-gí禮包。
  • 「台語學習家庭」可領取kóng Tâi-gí禮包,請問「台語文化家庭」可以領取嗎

    kóng Tâi-gí禮包僅限「台語學習家庭」領取,是為了幫助其家庭學習以台語作為家庭之溝通語言,先給予台語學習相關資源。
  • 台語「文化家庭」成果短片能考幾次

    台語文化家庭成果短片可以在台語家庭會員平台(台語家庭專區)的「模擬情境抽題」區多次抽題練習,準備好了便至「正式情境抽題」區進行正式測驗,抽題後,請錄製全家人一起談論話題的90-120秒影片,並在抽題後的24小時內完成影片上傳。24小時期間若覺得拍攝的影片不滿意,總共可以上傳5次(每次均會覆蓋前次上傳檔案),24小時時間到,將以最後版本送審查。為鼓勵全家人一起說台語,若審核不通過,可以再重新挑戰,但每期重新挑戰以三次為限。
  • 「台語學習家庭」及「台語文化家庭」差別

    • 請申請者判斷家庭成員以台語溝通是否順暢,如尚無法以台語順暢溝通,建議可先申請為「台語學習家庭」,如已可以用台語自然溝通,建議可直接申請為「台語文化家庭」。
    • 「台語學習家庭」認定標準,為須完成課程及活動之點數,並經台語家庭會員平台認定後,即為「台語學習家庭」;「台語文化家庭」認定標準,除完成點數認定外,須拍攝成果短片並上傳至台語家庭會員平台(台語家庭專區),如於影片中家庭成員能以台語自然溝通,經本部或縣市政府委託專業委員檢視影片通過,即為「台語文化家庭」。
  • 同戶中若有5人,可拆為2戶報名台語家庭嗎

    可由報名者自行認定,且符合本部家庭之類別定義即可,但同一人不得重複做為不同家庭之成員,例如同戶家庭中有父母兩人及子女三人共五人,報名者決定由爸爸帶一位子女、媽媽帶兩位子女分別報名為2戶台語家庭,仍符合規定。
  • 我不會講台語也可以認定為台語家庭嗎

    可以,只要有心想以台語作為家庭溝通語言,可報名參加為「台語學習家庭」。只要至台語家庭會員平台(台語家庭專區)登錄為「預備台語學習家庭」,並藉由參加課程及活動集點,提升台語能力,完成規定點數後,就可以認證為台語學習家庭並領取獎勵金。
  • 如果是無身分證之移民或新住民可以做為家庭成員認定嗎

    只要是取得我國永久居留許可之外國人,或大陸地區、港澳、外國人為我國國民的配偶並取得有效之「臺灣地區居留證」、設有戶籍之成員均可認定為家庭成員。